首页 > 英语教育机构> 英语班规小报:成长丨改造这些“习惯”,你就能成为优秀班主任

英语班规小报:成长丨改造这些“习惯”,你就能成为优秀班主任

acad2018 2022-05-15 06:02:41 英语教育机构


点击标题下「班主任杂志社」可快速关注

笔者曾从事班主任工作20年,后兼做德育管理,最近几年一直在观察研究新生代优秀班主任群体的所为、所思、所想,发现他们面对90后、00后这些具有独特个性特点的教育对象,能遵循“人本思想”下的新教育理念,尝试进行一种全新的德育工作,并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。在此,笔者试图作一些分析,意在为那些在班级管理上需要改变旧有习惯的班主任提供一些思路。

教育:变“训导”为“内省”

最好的教育是学生的自我教育而不是老师的管理甚或是训导。但目前一些老师在班集体建设中,更多的仍是进行管理而不是教育。“管理”是以事为本,为了保持良好的秩序,大家必须遵守规则,至于为什么遵守、如何遵守,则不太重视。学生对规则的遵守往往出于对控制或惩戒手段的服从。“教育”则是以人为本,一切从人性的角度出发,理解、尊重学生。学生对规则的遵守是基于对道德规范或伦理的认同。两种工作思路,效果不同、境界亦有别。

如何让学生理解冰冷的规则呢?简单说是通过活动——德育活动,或者说创设德育情境,而不是学习规则,甚至背诵规则。学校的德育课程体系一般有三类:认知性课程体系、活动性课程体系和隐形课程体系。

其中“活动性课程体系”是核心,也是学生内省的主要渠道。我校每月均有校级“德育活动课程”,形成了属于“我们”的课程体系。例如,除每周有学生主持的升旗仪式外,9月有新生入学典礼和“名著节”,10月有“体育节”,11月 “拥抱大自然”主题教育活动……每一次活动均有计划、实施、新闻花絮、评价等课程要素。如12月学校开展的“爱心嘉年华”活动,我们通过四大板块,“美食一条街”“才艺大舞台”“大学山超市”“作品缤纷秀”模拟出“三个理想”——“理想的社会环境、理想的实践环境、理想的成长环境”,让学生体验,并将所有爱心款项放入“杜鹃花爱心基金”。“爱心基金”流向最需要帮助的“失依儿童”。这种浸润的“活动式德育”比千万句的“训导”更能直抵人心。

班规:变“制定”为“约定”

班规是用来约定大家行为的,但从内容上看要把握住几个原则:第一,班规要“合法”;第二,班规要全面;第三,不要“堵”,要“疏”;第四,对于违反班规的处罚要在法律与道德许可的范围内。总之,班规要合法,要关注学生养成教育的各个方面,要明确告诉学生怎样去做,以及违反者要受到何种惩戒。这样,我们的班规才能走进学生内心,用心灵赢得心灵。

这些原则怎样实现?改“制定”为“约定”。班主任可以起草班规内容框架和原则,然后交给学生去添加具体条目,不要急于求成,“约定”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,也是班主任不断给学生纠偏的过程。班规“约定”好以后要举手表决,三分之二及其以上人数通过才能正式颁布实施,并不断修订。

班委:变“终身制”为“年任制”

魏书生老师的“人人当干部”的思想与操作办法被一线班主任广泛使用。我赞同“人人”的理念,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锻炼,都享有成长的权利。但过于“细分”干部职责,一方面会让“干部”因为“权限”太小而缺少职务自豪感;另一方面容易造成责任边界不清。

我建议班主任任期三年一周期,既便于班主任制定“三年规划”,更深入地开展班级建设,也能防止出现急功近利等现象。对于“班委”,可以实行“年任制”,一年一换,三年不重复。这样既打破了“干部终身制”的陋习,避免班委产生“职业倦怠”,又能让每一个人扎扎实实地干一场。还有,下届班委可以学习上届经验、汲取上届教训,在更高的平台上进行班集体建设。“年任制”事实上也形成了一种无形的竞争,还可以根据“政绩”评出“最佳班委”,甚至评出班委“明星阵容”。我校班主任将三年的“班级组织图”张贴在教室的后方,各自责任,一目了然。

板报:变“应付”为“定期”

“黑板报”是班级建设的重要阵地。如果我们对出黑板报只停留在“应付”德育处的层面,哪怕是“出色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”,其效果也是极其有限的。优秀的班主任往往一开学就拟好学期计划,让学生在期待中完成一期期的黑板报,用黑板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、审美能力、合作能力,从而完成人格的自我塑造。当然,黑板报的主题最好与班会以及班集体建设的阶段性主题相呼应,以形成班级教育的立体网络。

需要提醒的是,每期(半月一期为妥)的内容要留影,然后张贴在“班级博客”专栏里。三年下来,50多期黑板报难道不是孩子们成长的脚印?

讲台:变“死角”为“亮点”

从某种程度上讲,讲台是班级的“班眼”,从中能看出班级是否健康、是否充满活力,但我们有些老师却将粉笔头随手丢在讲台上,弄得多媒体控制台、讲台上都是粉尘或粉笔头。

如何让讲台从“死角”转为班级卫生的“亮点”?有的班级是将粉笔分类,将白色、彩色、粉笔头分类放在自制的有三格的粉笔盒中。还有的班主任在讲台上放一块“温馨提示”:“亲爱的老师,请不要将粉笔放在讲台上”“亲爱的老师,请提醒我们的坐姿”。专人专管,课间保洁,检查粉笔分类,清理、清洁讲台。很重要的一点是用过的黑板擦要放在黑板的下方(接粉槽)。擦黑板要轻、慢,不能在教室拍打板擦。讲台虽方寸之间,却大有文章可做。老师们上课时,讲台、黑板,清洁整齐,顿时精神为之一振。

班会:变“应景”为“课程化”

一些学校的班会呈现这样几个特点:一是“应景”,上级教育部门布置什么,就组织相关的主题班会;二是“应试”,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,不仅期中、期末前要专题讲,就是平时的班会也讲;三是“应事”,就是有事故了,开个“紧急”班会,以引起足够的警惕。班会需要“应景”“应试”“应事”,但如果仅有这“三应”,那么班主任的独立地位、德育的独立地位何存?能否把班会课当成一门课程来做呢?

我校的“五自德育”是分年级实施的,七年级为“他律”阶段,重在建立规范;八年级为“自律”阶段,能用规范来规范自己的行为;九年级为“自觉”阶段,自觉遵守规范、运用规范。每个年级围绕年级基本目标设计了16个主题班会,以课件的形式呈现,分两个学期实施。每份课件留有足够的“空间”供班主任进行“个性化”修改。三年共48个主题班会,是实现“培养三年,服务一生”办学理念的重要保障,是培养中国灵魂、世界胸怀的现代公民的基础,是学校德育体系“五自德育”的“规定动作”,剩下一半的班会课供班主任去做“自选动作”,利于去掉“三应”。

班刊:变“纸质”为“班博”

过去,有些优秀班主任自己印制“班级小报”,并坚持一星期一期,那是很辛苦的工作。今天,随着博客的普及,很多班主任开始经营班级博客,把班级博客当成引领学生成长的“加油站”,每天一个故事,有哲理故事,更多的则是身边的故事,人物鲜活、故事感人;有的把班级博客当成家校沟通的“直通车”,家长们通过博客了解孩子班级的动向和班主任、科任老师的治班理念以及孩子们的思想动态;有的把班级博客当成提升自我的“加速器”,坚持写班级故事。

经过几年的经营,一些班级博客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,博客的内容从随笔走向专题;博客的性质从记录走向研究;博客的影响从校内走向校外。

阅读:变“兵法”为“理论”

班主任的专业成长有三条路径:自我成长、模仿成长、因理得法。

生活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班主任主要是第一种成长模式,各省的第一批特级教师很多属于自我成长的典型。如魏书生老师,他的民主、科学的管理自然也有“理论”的成分,但大多数是自己“琢磨”出来的、富于原创性的班主任工作方法。

第二种成长方式的老师,他们不满足于自我琢磨,开始模仿、借鉴他人的班主任工作方法,这至今仍然是班主任专业成长的主要方式。从全国范围来看,李镇西老师是这方面的典型,他崇尚“爱心与民主”,而这一思想的溯源却在苏霍姆林斯基和陶行知那里。

第三种成长方式的老师,他们虽然也有自我探索、模仿借鉴的成分,但主要是“从方法论推导出方法,从理论探索出方法。”比如,上海的万玮老师,《班主任兵法》的作者,虽然我并不看好著作的名称,但对里面介绍的一些做法却很认同。万玮老师大学毕业后从事班主任的年限并不长,却能成为这方面的专家,他的迅速成长只有一种解释,“因理得法”!我这里所说班主任专业成长三条路径及其代表人物,恰好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三代优秀班主任的成长典型。

在全球化背景下,班主任的专业成长已经前所未有地需要理论指导。鄙视理论,势必走向经验主义,用过去的经验教育今天的学生,失败是必然的。

反思:变“口头诉说”为“专业表达”

每年年底我校都要举行“爱心嘉年华”,九年级学生负责“美食一条街”,各班都在竞争,因为利润高就意味着向学校“杜鹃花爱心基金”捐献的多。某班学生在快打烊时发现还有一些食品没有卖完,于是自掏腰包“自产自销”起来,最后一个学生对班主任说:“老师,我实在吃不下去了。”班主任跟我讲了这个故事,我感动之余英语班规小报,建议这位班主任写一则教育故事,题目就叫《“吃饱了,撑的”》,这位班主任“豁然开朗”,后来文章被一家报纸刊发。

我们在跟班主任交流中发现,很多人“善说”,却不断申明“不善写”,有的班主任干脆说自己只“善做”,不会说,更不会写。每人的写作能力的确有差异,但“专业表达”不是写一篇文章的事,而是学会理性分析,从实然走向应然。所以,班主任老师应有仰望星空的第三只眼睛,要学会研究,要在思想的自觉和文字的表达中成就自身的专业化与专业发展。

一位合格的班主任或许“善做”就够了,但是,一位优秀的班主任还要“善说”,一位专家级的班主任少不了要“善写”,在理性的视域中看待发生的每一个故事,抽象出形而上的理论,并不断用于指导新的实践,如马克思所说的“实践—理论—再实践”的循环往复过程。

我加入了很多“QQ群”,但有一个QQ群让我十分珍视——“班主任尖峰论坛”,虽然网友并不多,但个个都是精英,其中不乏李镇西这样的班主任研究专家。QQ群要求成员不分原来的基础和名头,在论坛内放平心态,踏实做事。

QQ群每晚7点到9点均有专家值班,有固定话题,其余时间可以谈读书、写作业、讲座等多种形式,公开展示、多向结合,为每个成员的成长创设尽可能广阔的空间和多样的机会。他们还与多家杂志和教育机构合作英语班规小报,为成员的外部拓展创设尽可能多的平台。该论坛倡导“和而不同英语班规小报:成长丨改造这些“习惯”,你就能成为优秀班主任,平而不庸;同心、同乐、同行”的论坛文化;秉持“坚持、坚守、将生命的潜能发挥到极致”的论坛精神;为“人人收获、人人成长,为自己的幸福和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努力”目标不断努力。

但是,我们发现有些人几乎一言不发,属于“潜水员”。他们大部分是一线班主任,我询问原因,他们说:都是大师,插不上嘴;怕大家说我幼稚。我总是“苦口婆心”地劝说他们:改变心态,从观望到参与;改变角色,从“潜水”到“冒泡”;从小心翼翼的发言到放胆据理力争;从被动跟帖到主动叙述自己的教育故事与德育感悟。班主任的专业成长本来就需要一个过程,大胆参与能无限缩短这个过程的时长。

曾经有青年教师问我上好语文课的最关键节点在哪里,我的回答是“学情”。班主任工作的最关键点也在“学情”英语班规小报,90后、00后的孩子具有他们自身的特点、我们也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,如果还抱着旧有的经验去应对今天崭新的教育,要么我们自己处处碰壁,要么学生心灵受到压抑,这两者都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,唯一的出路就是——改造我们的习惯!

栏目:工作笔谈

作者:王益民 江苏省镇江市外国语学校 212003

本文由(猴爸英语)发布,转载请注明出处:/265.html

上一篇: 英语班规小报:「教师风采」苏克芳:随州市“最美教师”

下一篇: 英语班规小报:教育教学:养成教育班主任经验交流,在实践摸索中获取成果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条评论)
标签云
热门浏览
最新发布